974.第971章 庄子对战争的思考(1 / 2)

公元前339年,周显王30年,楚威王1年,庄子31岁。请大家搜索(126shu)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楚宣王二十化战线上的人,他不希望通过武力来吞并天下,更不希望看到杀戮。

战争是残酷地,无需多说。无论是谁发动战争,也无论是谁通过战争而得到天下,而战争的过程都不外乎:这个诸侯国的人杀那个诸侯国的人。最终地结果都是:大周子民相互间的残杀。

更说得直白一些:都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

道家虽然也讲杀伐果断,对于影响自己生存的人进行杀伐果断。可道家是有底线的,在不影响自己生存的情况下,是不进行杀伐的,生存是道家的底线。

道家不是彻底地慈善家,不杀生。相反!对于影响了生存底线的他人和事物,出手都是毁灭性的,绝对不手软。也就是说,道家并不是说人类之间就不能进行战争。而是!我们要为生存而战争,不要作无意义地战争。

可是?诸侯间的争霸战,往往并不是因人民的生存出现了问题,而对他国发动战争。而是!诸侯君王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为了称霸的虚荣,为了君王自己的个人目的,而反动起来的战争。

所以!对于诸侯之间的战争,庄子以及道家都是不支持的。

人民的疾苦、人民的生存艰难,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战争而造成的,逼迫着人民去参与战争。可战争并不能解决人民的疾苦和生存问题,相反!只会加重。

所以!我们不要盲目地卷入到战争中去,而是!要看清战争的最终目的。

而事实上证明,诸侯之间的战争,君王发生战争的目的,只有小的诸侯国是为生存而战,而大的诸侯国发动的战争,并不是为人民的生存而战。而是!为了称霸。

小的诸侯国因迫于大诸侯国的压力,不得不卷入战争。其实!这场战争也不完全是因为人民的生存问题,而更多地是君王的君位问题。君王为了保住自己的君位,保持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坐享君位,永远过着奢侈的生活,才参与战争的。

小诸侯国因被附庸(殖民)而过上不如以前生活的情况是有的,可毕竟是因为受到了“双重赋税”而造成的。被附庸后的小诸侯国,一方面要供养自己的国君,一方面要供养占领国,双重赋税而造成的。

而一旦小诸侯国灭国了,没有自己的君王了,往往就没有了双重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