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想不想随侍驾前(2 / 2)

闲臣风流 衣山尽 2757 字 2018-06-24

周楠:“下官愿闻其祥。”

“看来子木是答应了,如此就好,如此就好。”邹应龙道:“道录司左右正出缺,左正你去做是不可能的,先去做右正吧!”

“去道录司……”周楠更惊:“下官好好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妻妾成双,儿女成群,如何能够出家?再说了,我酒色财气四毒俱全,去道录司那不是笑话吗?”

所谓道录司,是明朝管理道教的机构。据周楠所知,设在一家道观里。另外,地方上也有下属机构,官员都由有名望的宗教界人士出任。

看周楠如此大反应,邹应龙笑道:“管理道家又不一定非得出家,中央和地方不同,道录司的官员可是正经的朝廷命官。”

说着,他就解释一通。

原来,明朝的宗教管理机关按照僧道,分为僧录司和道录司两个部门。

道录司的长官是左右正各一人,正六品;左右演法各一人,从六品,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出身,正经的文官。

日常工作有两大块,一,管理联络神乐观主持国家祭祀大典;二,给道人发度牒。

周楠以为的由道士出任的道官乃是神乐观。神乐观道人们会在节日里负责祭祀天地、神祇及宗高、社稷时乐舞,说穿了就是中央歌舞团。

而道录司则扮演着民宗委的角色,职权可比神乐观大多了,油水也足。

先说大度牒这一项,明朝的僧道是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徭役的,在经济上享受和有功名的读书人一样的特权。每年道录司要发出去几百张度牒,以每张收取一两银子的工本费,那就是几百上千两的好处。

明朝的僧道都是有钱人,和他们搞好关系,好处自然极多。

有的地主豪强,为了给自己免税,又没有功名。怎么办,等到老了,就建个家庙,出家当个道士。给他们发度牒,那就不是一两银子的事情,收他几百两还得看我周大人的心情好不好。

周楠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做这个官又许多好处。经济上的事情先不说,自己就算中了进士,以他的学问和章之士,你去了自然能得皇帝信任。”邹应龙吟道:“离九霄而赝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其民,心为之忧。做得真好啊,陛下也是赞不绝口的。”

周楠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想不到自己那日在内阁值房所做的青词竟然流传开来。

想必是徐阶在知道此事之后,动了心思要将自己安插到皇帝身边争宠,以为耳目。

这计策不错,三十六计中最好使的美人计……呸,什么美人计?

为了做首辅,徐阶有用他周楠的地方,至于阿九的事,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装着不知道,并对周大人大加笼络。

能忍人所不能忍,甘草相公,一代龟相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为了正六品的官职,周楠锤案而起,奋然曰:“徐相提携,敢不效命。”还是那句话,糖衣吞下,炮弹退回。

他已经怀了和徐门决裂的心思,自然再不肯和徐阶修复关系。

不过,这个机会实在难得,如何能够放过。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