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比王世贞还能考试的考场机器去参加大考差,必定是能过关的。
王世贞对这个准同乡实在是太熟悉了,在他看来,周楠如果在自己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备考,中个举人应当不难。
王世贞:“唐应德曾在为师面前称赞你的见识、才华和干才,说你也算是个难得人物,让我收你入门。为师也不知道你的学业如何,现在问你,所治何经?”
明清科举,《四书》是必考的科目,但《五经》却不要求考生都学。考卷上会出五道五经题,考试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选修的那一经选一道作文。
周楠:“回恩师的话,学生治《春秋》。”
王世贞点点头:“选《春秋》啊,倒是巧了,为师当年也治此经。我等在学圣人之言的时候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春秋事补之。”
周楠偷偷撇了撇嘴,心想:什么以春秋故事补之,我之所以选《春秋》纯粹是因为这书简单,都是故事,也看得进去。真去修《尚书》和《易经》上面全是阴阳自己可不会,等下若是作不出来,天知道这王大作家会如何折磨自己。
没办法,他只得磨了墨,一边抓着脑袋,一边慢吞吞地落笔。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已经到午时,头皮都抓破了,总算勉强凑了四百来字。
八股文在格式上要严格的要求,到清朝时,甚至细化到每一股必须有多少字。
清朝时,八股文刚开始要求是五百五十字,接着是六百五,到同光年则固定为七百字。
至于明朝则没有这么多讲究,长的可以写到千字,短的则只有三百字。
当然,在考场上你写个三四百字的文章也未免太不严肃了,第一时间就会被阅卷官扔在废纸篓里。
说来也怪,写完将稿子递给王世贞的时候。周楠即便知道自己这篇作文写得狗屁不通,心中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尴尬。原因很简单,他心力透支过度,脑子一片麻木,感觉身体被掏空。
一看周楠的字,王世贞就眼睛一亮,禁不住赞道:“好一手端正的三馆体,就凭你这手书法,殿试的时候也能拿到好名次。”</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