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做的每件事,都是以皇帝意志为先,随时变换态度,从《谏逐客书w中为关东士人说话,变成打压他们最积极的大臣。
先前的数次“儒法之争”,若秦始皇偏向儒家,李斯恐怕也会改口主张封建吧……
正因如此,在秦始皇看来,李斯才成了实现自己意志最好用也最可靠的工具,倍加信重。
焚书也不例外,秦始皇在封禅事件里,对儒生和百家失去了耐心,手腕将从温和渐进改为强硬急速,目的是使整个国家只存在皇帝的意志,朝廷统治不受任何质疑。
李斯的“焚书”之议,也是为了投皇帝所好。
不管黑夫说得天花乱坠,统一言论,打击法古学说的国策是不会变的,变的只是手段,是一把火下去,还是温水煮青蛙……
所以即便是黑夫倡议的修史,最后主持者还是落到了李斯头上。原因很简单,李斯没有原则,没有文人墨客的臭脾气,一切都会按照皇帝的意,当然该隐而不发,但谁能知道,有些事,我不能视而不见。因为,这天下千万芸芸众生,唯独我是在远谋千载,近争朝夕!”
ps:久等啦,第二章在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