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是个什么角色,北条左卫门心里清楚的很——这是一个聪明人。
这个告了假的家伙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回去了,而且回去之后就把自己族中的兄弟给召集到了一起,研究了起来。
研究的问题很简单——到底是去草原上抓落单的蛮子,还是去辽东抓落单的建奴?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毕竟这种事儿是有风险的,风险上限就是一起去的家伙们会全折进去,一个能活着回来的都没有。
但是事实证明,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有好处的买卖哪怕是担着掉脑袋的风险也有人干。
这伙人就干了,不仅干了,而且干的比较大——十里风又盛,总是放不下面子打打杀杀的,这样儿不好。
至于剩下的,其积极程度根本就不亚于燕赵之地的那些莽夫,尤其是当年戚继光招兵的金华和义乌,还有广西那边的良家子,更是积极。
一是穷的,二还是穷的。
既然现在有了这么条出路,弄些鞑子就能赚回来大把的银子,那还能不干?
没说的,干死建奴。
然后就是连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都觉得有些心惊——这些人都疯了,挣钱不要命说的就是这些家伙。
谁能想到跟绵羊一样乖巧,任由自己收着他们的赋税还老老实实的种地,还得把自己家女儿送进皇宫里让自己开心的百姓们会在军功的刺激下爆发出这么大的热情?
如果说早上几年就有这种盛景的出现,别说是建奴了,估计奴尔干都司都不存在了——人要是不被这些红了眼睛的家伙们杀光才叫见鬼了!
然后崇祯皇帝自己就嘟嘟囔囔的自言自语:“朕放出了一头怪兽,他会吞没这个世界,直到吞掉他自己!”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
这头怪兽虽然凶残,但是也没到了无人可制的地步——比如说自己就能制的住这些怪兽。
后世退役的老兵多了,杀人如麻的家伙们也不少,可是一旦回到家里,该被老婆揍的不还是得被老婆揍,该被娃子骑到头上的不还是被娃子骑着?
大明的百姓,从来就不是那种杀人杀到失去人性的屠夫,顾家是埋到他们骨子里,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迹。
怕个毛。</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