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过分的(1 / 2)

李信确实很紧张。

眼前的朱公子是什么身份,自己心里是一清二楚。

可以说,现在这朱公子的问话,其实就是自己以后自己的人生走向。

要说不紧张,那纯属就是扯犊子。尤其是在眼前的朱公子身上那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威势,较之在陕西初见之时更甚数倍,别说是自己了,李信觉得哪怕是换当朝首辅来面对这位朱公子的问话,也不会比自己强到哪儿去。

只是朱公子一开口问话,就让李信纠结不已:“李公子对于儒家众学派是如何看的?”

李信所接受的儒家学问,其实就是传统的程朱理学——自宋以来的传统。

可是问题是,崇祯皇帝问的是自己对于儒家各个学派的看法。

这让自己怎么回答?

孔子他老人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

尤其是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字的地方里面恨不得都记上这么一笔。

但是自己家干过什么事儿,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记载。

最多的就是某某某不敬天朝,大将军某某率军平之。

这个平之,基本上就是不敬天朝的那个堂口被杀了个差不多或者干脆杀光。

而穿越之后喜欢上了这种形式的崇祯皇帝在听到李信的回答之后,当下便应许道:“那李公子可以安心等候了,陛下必然同意李公子所请。”

李信闻言大喜,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李信就先谢过朱公子了。”

崇祯皇帝也不客气,当下便收下了李信的致谢,两个人便继续吃菜喝酒。

而在楼下的酒楼掌柜的,却是反复的盯着大堂还有往来的人群看着,让人颇为好奇这个往日里总是喜欢睡觉的家伙今天怎么这般的积极。

此时街面上行来了一队的捕快,看着方向正是酒楼。

掌柜的心中暗骂一句,却在那捕快及带队的捕头进了酒楼之后先迎了上去。

捕头刑新录觉得应该是自己的机会来了——好好的大街上被骂死个老童生,恰好是在陛下在南京的时候。

如果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骂人致死的那个公子哥拿了回去,这功劳岂不就落在自己身上了?

至于五城兵马司的那些孙子们,可没有自己在这南直隶的街面上人头熟悉,一问就问到了那骂人的公子哥之所在。

至于会不会因此得罪了什么惹不得的贵人家族甚么的,刑新录觉得现在完全没有必要在乎。

得罪了最好,最好是有人为了包庇人犯而打压自己,甚至于威胁自己的小命。

那样儿的话,自己就趁着这个机会去敲登闻鼓,妥妥的一朝成名天下知。

再想到简在帝心和青云直上几个字眼,刑新录觉得往日里这吵闹不已的酒楼也是这般的可爱。

只是在看到掌柜的袖中特意让自己一个人看到的某块牌子之后,刑新录的眼睛便缩了一下。

这个牌子,天下之间但凡是吃衙门这口饭的,不论官职大小,甚至于只要是和衙门沾上了边儿的,就不可能不识得。

那是一块牙雕的牌子,自己看到的那一面,横刻着锦衣卫三个字,从上往下,竖着写聚宝门千户所百户几个字。

自己没有看到的那一面写的什么,刑新录心里却是记得清清楚楚:朝廷官员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出者与借与者罪同,出京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