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愕然中的刘之旗对楚鸣的这话似乎很感兴趣。
“我不知道!但我有这种预感!”楚鸣多了个心眼,并没有把祖父的话告诉他。
“我信!”刘之旗毫不犹豫点头。
楚鸣微微点头,不再说话。
见楚鸣如此模样,刘之旗又补充说:“整个讲武堂除了我之外,不会再有第二个相信你的判断。说大点,整个东北都没有相信,中日两国会打仗!”
楚鸣苦笑,刘之旗说的是事实,国人当前的心态与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朝野上下的心态何其相似。都说前车之辙后国这鉴,甲午战争距现在还不到四十年,可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了。
“刘教官,我想在讲武堂成立一个组织,你觉得可行?”楚鸣突然问。
“成立一个组织?什么组织?”刘之旗警惕的问。
“暂时就叫讲武堂同学互助会吧,我想通过这个组织,让同学们警惕日本人侵略中国的野心,随时做好准备,将来若真有一战,不至于措手不及!”
刘之旗盯着楚鸣,半晌没有说话。
“刘教官,到底行还是不行?”楚鸣追问。
“你的想法不错,可这么做还是有很大风险的,我建议你还是慎重一些!”刘之旗提醒道。
“风险?有什么风险?”楚鸣不解。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楚鸣!”
刘之旗语重心长对楚鸣说:“楚鸣同学,你还年轻,有些事情你不懂。不管是在政府还是在军队,私自建立组织都是很让上层忌讳的事情,轻者要受到斥责,重者甚至有可能有牢狱之灾。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我担心别人不这么想!”
刘之旗说的或许有些严重,但不管怎么说也是为自己好,楚鸣对他很感激:“谢谢刘教官的提醒,我会小心的!”
得知“万宝山事件”的第三天,正好是星期天,楚鸣向周廉请了假,匆匆赶回沈阳城。
楚鸣急着回去是想要向父亲讨教,毕竟父亲东北官场混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情看的比自己明白,他想听听父亲的意见。
楚家客厅内,楚烈正与两个中年人说话。
其中一人稍年轻些,短发,中等身材,目光锐利。
另外一人与楚烈年纪相仿,身体微微发福,面相也老成些。
当楚鸣走进屋里的时候,三人停止了谈话,齐齐将目光投向了楚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