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接下那些国家的大权,兄弟们都可以做尚书巡抚,也是称职。”
罗永锤当即许愿了,“什么欧罗巴嘛,你听说过有什么人钻研四书五经,写下明的。”
“没错,儒生优待,已越千年,本就是传统,传统就是好的,我等儒生宣扬自己是仁义的,所以我等就是仁义的,要教化小民,要有尊儒之心,终有一日,天下之民必然醒悟,到时候,反长复明旗帜一起,天下鼎沸,望风而降,那才是正道啊。”
两个人越说越激动,就差拜把子了,仇中华几乎要哭出声音,如果预设立场,那么一个人连呼吸可能都是错误的,更何况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已经夺走的长老会呢。
罗永锤既然到过帝都,自然也介绍其帝都是如何倒行逆施的。
所谓全身都是槽点,那么就不知道如何吐槽了,这些地方简直都是让一般的士人看在眼里的最恐怖的统治者的样子,剃发易服其实是非常温和的手段,经济如同太阳一样,将一个人身上的厚衣服吹掉,而红字狱,对于贪腐行为,只要上供得当就可以无事,但依然可以舔着脸说乾隆盛世!
我大清时代的儒生也是儒生啊,对于如何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简直就是轻车熟路。
同样的,哪怕在长老会治下,北方的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已经远超他们的祖先十倍,但到了这些儒生嘴巴里面,却变成了如何的人间地狱。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想象着此时,那些老百姓不肯听从自己招呼,起来反抗长老会,用血肉建立一个朝廷,然后任由自己混进去,变成一方大员,之后嘛,无论被剥削的如何凄惨,只要官场不败,到时候把自己的徒子徒孙,走狗派进修史书的人群里,到时候,什么样的贤臣名人的名声得不到?
这自然是吃不起茶叶蛋,吃水果只能吃香蕉皮的凄惨了。
说到激动处,两人居然抱头痛哭,这可是妥妥的阶级感情,怀才不遇下,都是如此,本身远离故土,都是迫不得已,罗永锤是听闻过,被自己拉过投资的乡党已经准备派人灭自己了,赶紧跑路,留下几个锤粉儿去顶缸,而跑路海外。
而仇中华是什么人?
正是之前潜逃的侯方域啊。
侯方域联络李定国,企图拿下南京,但功败垂成后,其他人都获得了双赢局面,他倒是想过去投奔那李定国,但哪有机会,天下之大,几乎没有可去之处,于是就转头去广东。
其父侯恂贪污的钱财虽多,但许多早已散失,此时去投奔其父曾经的同僚,却发现自己已经是通缉犯了,如果不是小心翼翼,人已经被抓捕,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如果侯方域肯隐姓埋名的活下去,也许还可以找个地方隐居,但他是何等的性格?
历史上方域每每以正直之士自居,经常攻讦政敌为汉奸,但他本人却积极为满清出主意,用火焚丛林、决黄河水淹没义军,消灭了榆园军起义。
</content>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