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述职(1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4849 字 2017-05-06

永历六年二月初二,从正月十八至今,随着使者和公文的往来,大批的士绅百姓先后赶到金华府城,参加商议认购债券以及归还马进宝及其部下劫掠财产的大会。零点看书

一般来,被敌方军队劫掠的财货产业在被本方军队夺回后也是归本方军队所有,不过陈文更为看重的乃是田土,其上看过一些文章或是评论罢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也越加淡薄起来,眼下也只得责成军器司的那些鸟铳工匠去解决。既然没必要再去想这些,不如召见个军官聊聊天,也算是换换脑子。

“张俊。前来述职的军官轮到谁了,传他过来。”

“卑职遵命。”

侍立一旁的张俊行礼后便走了出去,从外间的桌子上拿起了一个本子,确认记忆没有错误后便走了出去,前往供述职军官暂住的营房。

“金华镇镇属水营千总杨开,大帅传召。”

“卑职遵命。”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千总,在陈文麾下的这支明军中绝对是破纪录的。不过外人考虑到其人有过作为陈文的亲兵的资历,倒也不算什么不正常的。至少在这个时代的武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

至于幸进之类的话,在别的部队并非没有传过。倒是在那个还处于运输大队状态的水营中,却还真没人这样认为过,反倒是从水营的游击以下大多很看重这个年轻的同僚。因为在孝顺镇之战期间,清军水营袭击佛堂镇仓储的战斗中,此人的表现足以佐证陈文看人的眼光。

张俊和杨开曾同为陈文的亲兵,又曾经一同执行过任务。关系匪浅。不过这众目睽睽之下,二人也不多话,只是一前一后的前往陈文办公的院落前去接受召唤。走到门前,张俊先行进屋通报,待出来后便让杨开一人独自进去。而他则守在门外。

“卑职,金华镇镇属水营千总杨开,见过大帅。”

“免礼。”

见杨开麻利的站起身来,陈文便开口笑道:“看来阮进身体恢复得不错嘛。”

“卑职多谢大帅挂怀。”

杨开的回答陈文很是满意,至少比起他第一次见到前来投军时的杨开要满意得多。

陈文很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杨开虽然做过一段时间苦力,身体比较瘦弱,但是那一口一句海盗惯用的黑话着实让他听得头大。若非知道了此人一家几辈人皆是台州的海盗,此前也是因为抗清才会遭到清军围剿而全家罹难,怕是也不敢让他进入军中。

与张俊、于力这些年少的亲兵一同带在身边,本打算培养一段时间再作外放,结果却迫不得已将重担提前压在了这些少年亲兵的身上。

天台县和东阳县两度掩护伪装的明军入城,杨开的表现可圈可,只是这海盗窝里培养出来的性子还是不太适合从事情报工作,于是乎他便在收复义乌后派他去协助那个哨长出身的水营游击去建立当时还只是运输大队的水营,这起码和他祖上的老本行比较挂钩嘛。

只是没想到,随着明军在孝顺镇与清军决战,清军的水营溯流而上袭击了作为转运中心的佛堂镇,而清军在击毁明军为数不多的舰船后,便登岸杀入佛堂镇,意在烧毁计划用以围攻府城准备的仓储。

而就在那场战斗中,杨开趁着清军大举围攻那些简易仓库之时,带着手下的水兵绕到了清军的舰队附近,杀散了留守的清军,并向清军舰船投掷火油、火药灌等物,顺手抛射火箭燃了一批船只,使得清军阵脚大乱,被迫撤退。

只是在清军救援舰船之时杨开没有选择撤离,而是大胆的迎了上去,遭到了清军的围攻,战斗中身被数创,其中有一刀若不是他仗着年轻反应快向后退了半步,只怕就被开膛破肚了。不过他的行动却也有效的拖延了清军对舰船的救援,并且配合追上来的留守明军消灭了部分登岸的清军。

也正是因为这份武勇,才会在水营中有了“阮进”的诨号,毕竟浙江明军此前闻名于世的水师名将荡胡侯阮进就是以勇武亡命著称,而其人也同样是海盗出身。

围歼抚标营后,陈文在巡视各县的过程中曾经去佛堂镇视察过一番,不过那时的杨开却被绑得跟一个木乃伊一般躺在床上。连动一动都不被大夫允许,唯恐伤口重新裂开,所以才有了陈文此前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