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叶如松书记说的“想过来坐坐”,就是徐桂林说的“走动走动”。
这时候,天上十五的月亮,丝毫没有让高义觉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他觉得小山村的晚风,有点寒气逼人了。
从叶书记的语气里面,高义能够感觉到,他是不想听到高义说“想过来坐坐”的,可是,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你不要去想歪门邪道的事情”呢?
叶书记有没有可能是说反话?这个问题,高义在自己老家没想清楚,回到了省城,还是想不明白。
高义回到省城上班以后,他做了一个“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定,不管了。不管别人怎么想,也不管别人做,大不了回银城,一切从头开始。
叶书记到底是什么?实实在在让高义纠结了很多年。
尽管当时,高义更倾向于叶书记是不希望他去“走动走动”。
可是,一年后,叶书记作为省里的最大“老虎”,因为贪腐被抓了,进了秦城监狱。
高义并没有因为自己选择了,任何一个领导那里,都不去“走动走动”,而暗暗庆幸。
听到叶书记出事了,高义第一反应是,当时叶如松应该是希望自己去“走动走动”的。
不错,高义没有因为“走动走动”而受到牵连。相反,他还得到了提拔重用,由总队长升任了副厅长。
但是,高义还是搞不清楚,叶如松是不是真的希望他“走动走动”。
第二年,高义去北京公安部开会,散会后,他特意到监所管理局申请了,去秦城监狱看望叶如松。
叶如松很意外,他没想到高义会特地来看望自己。自从他进来以后,除了个别亲属来过一两次,基本上没人去看他。
叶如松的老婆孩子也进了监狱,娘九十多了,老了,不可能去探监,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因为以前没有得到过,他们所期望的关照,在他当“封疆大吏”之前,早已经没什么往来了。
这时候,叶如松进了监狱,远嫁他乡的妹妹,她也老了,身体不好,除了她偶尔会去看看哥哥,没人愿意去看他。
而官场上的很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谁会去看望一个糟老头呢?
高义同叶如松没有说几句话,他们更多的是看着对方。高义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很清楚,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时候的叶如松,已然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完完全全的一个糟老头的形象。与过去踌躇满志神采奕奕的“封疆大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自己人到了,等于是心到了,等于告诉了老领导,自己没有忘记他的提携之恩,等于让对方感受到一些来自外面的温情。
高义在离开之前,问叶书记,“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叶如松摇了摇头,“没有,没必要了。”
从没必要三个字,高义发现叶如松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的,他再次恳切地问,“有没有什么家人,需要我去看望一下的?”
“没有。”叶如松依然是摇头,他慢慢站起来,往里面去,走到门口,回头看见高义还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着自己,他停下了。
叶如松快步走回去,“小高,如果能够的话,代我去看看老娘!”说罢,他深深的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不久之后,高义打听到了叶如松老书记的老家,他在放国庆长假的时候,携同殷勤去了一趟。
在叶如松的老家,高义没有受到他想象中应该有的欢迎。
叶如松的老母亲行动不便,轮流吃住在两个小儿子家里,她两耳失聪,双目也看不清楚了来人。
没人对高义的到来表示感谢,也没人热情招待他们夫妇。
高义说的,老人家听不到,也似乎不感兴趣,他们没人过问叶如松在里面好不好,身体怎么样,他们就好像根本不认识叶如松这个人。
高义给叶如松的大弟弟,留下了五千块钱,说,“给老人家买点吃的。”
叶如松的大弟弟也没有推辞,完全是随便高义。
高义没办法,他要了对方的电话号码,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同自己保持联系。高义希望的就是,在老人家百年之后,他代替自己生命中的“贵人”,亲自去处理后事。
高义没去那么多,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和叶如松现在是什么身份,根本没关系。他不知道,他这样做,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叶如松老母亲的晚景,虽然不是很凄凉,但是,高义不是没有看到世态炎凉。
曾经沧海难为水,高义很平静,他想到的同样很简单,“老吾老及老人之老,幼吾幼及幼人之幼”,做人,做事情,问心无愧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