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把葛玄写成了于吉,于吉已经死了,左慈的弟子是葛玄,火器研制一直都是葛玄负责,拾一已经改回来了!)
********************
天权六年的时间在朝局的混乱之中悄然的度过。
时间开始进入十月金秋。
这是一个秋风扫落叶的季节,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一片片的金红色的枫叶落下,从天空落下,堆积在地面上,把这一座城池染成如同一个血红色的唯美世界。
就在这个秋游最好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连续三个月时间的京察行动终于到了最后的结束。
这一次的京察,的的确确是大动干戈,朝廷的京官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每天都有京官被贬职,或者调遣离开京城,每天也有地方官吏调遣进入朝廷司部任职。
人心惶惶之中,孙权也很从容的完成了一次对于朝廷的清洗。
这一次京察他刻意的纵容之下,让事情闹的越来越大,把朝廷络,而且数次亲自潜入罗马帝国,亲身感受罗马帝国的人文气候,刺探罗马帝国的军事和了解罗马帝国的制度。
锦衣卫在之前的战役有些不作为,这让他很不爽。
天权三年,大战之后,两大霸主最终停战了,两国之间建立贸易市集,互通有无。
趁着这段平静期,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罗马帝国之中,如果不是因为朝廷突然出现这么大的权力争锋,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回国。
“陛下,臣对于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李儒淡然的到:“正所谓事不清,不可意,我既不了解情况,此辩臣愿意弃权!”
“比泥鳅还要滑手的老滑头!”
孙权冷冷一笑,给了他一个锋锐的刀眼。
不清楚?
锦衣卫还真的吃干饭的啊。
就算李儒在天涯海角,朝廷之中的锦衣卫最少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对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吏动向报告放在他面前。
锦衣卫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孙权相信,他虽然原来西部疆域,但是朝中的事情,估计比任何人都要的了解和清楚。
李儒面对孙权的眼神,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朝廷的情况他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是这种情况他并不想要参和进去,他已经位列朝议大臣之列,手握着锦衣卫利器,只要对孙权负责就好了,倾向任何一边,都会失去孙权的信任。
这一点,他看的比任何人都通透。
锦衣卫,全名是大吴朝锦衣亲军卫衙。
所谓亲军,就是孙权身边的私兵。
孙权也知道这个老家伙滑溜的很,也没有逼迫他,他抬起头,眸子之中碧绿通透的光芒一扫而过,到:“别争了,表决吧!”
他向来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
建立朝廷议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朝廷制度。
“我赞成罢去周国公尚书职位!”以第一个表态的居然是的张昭。
张昭这是主动出击了。
“我反对!”朱治神色淡然,紧跟开口,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他也不需要的和平,不拉张昭下马,他也很难翻身。
“我赞成!”
“我反对!”
“……”
孙权目光看着众臣的表态,他数了数,李儒弃权,现在是六比四的比数,六票赞成罢去周瑜的尚书官职,四票反对。
还有周瑜自己和孙权没有表态。
孙权转过头,笑吟吟的看着周瑜:“公瑾,你是反对,还是赞成?”
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