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小和尚将我引至禅房,只见大师端坐在蒲团上,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平和与智慧。我恭敬地行了礼,然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
我(眉头紧皱,满脸疑惑):“大师,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叫‘放下个人素质,享受缺德人生’,这话听起来实在让人费解,可又好像有不少人追捧,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大师(轻轻拨动着手中的念珠,目光平静地看向我):“年轻人,这世间的观念纷繁复杂,有些看似新奇的言论,实则是对人生的一种误解。所谓‘放下个人素质’,是对道德规范的摒弃,而道德,是维系社会和谐、人心安宁的根本。若人人都以此为信条,社会将陷入混乱,每个人又怎能真正享受人生呢?”
我(微微点头,可心中仍有疑虑):“大师,我明白道德的重要性,可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有些人觉得遵循道德总是在约束自己,活得太累,而偶尔做些‘缺德’的事,好像能占到便宜,获得一时的快乐,您说这是为什么呢?”
大师(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短暂的利益和快感,而忽视了长远的影响。就好比一个人偷了钱财,或许能在短期内满足物质欲望,但他的内心将永远被恐惧和愧疚所缠绕。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违背道德的获取,而是源自内心的安宁与坦荡。”
我(想起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感慨道):“大师,您说得对。我就见过一些人,为了一点小利,不顾道德底线。比如在公共场合插队,随意丢弃垃圾,还觉得自己没什么错,别人要是指责,他们还满不在乎。您说这种人该怎么去改变呢?”
大师(目光坚定,语重心长):“改变他人并非易事,关键在于引导。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的种子,只是有些人被世俗的欲望蒙蔽了双眼。对于这些人,我们应以言传身教去唤醒他们的良知,让他们明白道德的价值。同时,社会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让遵守道德成为一种风尚。”
我(思考片刻,又提出疑问):“大师,那从个人角度来说,在面对一些两难的情况时,该如何坚守道德呢?比如当看到有人陷入困境,帮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帮忙又违背良心,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
大师(目光深邃,望向远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持冷静,权衡利弊。但绝不能因为害怕麻烦就放弃道德的选择。你可以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帮助他人。比如,遇到有人落水,若你不会游泳,可呼喊周围的人帮忙,或者寻找工具,而不是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