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大史,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我们托班的发展方向。我想着要是每天增加45分钟的英语、美术、演讲和书法课程,应该能让我们托班有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你觉得呢?”
大史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法挺不错啊。先从核心优势来说,这一招能精准切中家长的教育焦虑。就拿英语和书法来讲,英语可是刚需学科,家长们都清楚,孩子升学英语成绩很关键;书法呢,书写基础也不能忽视,这直接对标升学需求,能让家长不再担心把孩子送来托班是荒废时间。还有美术和演讲,美术培养创造力,演讲锻炼表达能力,新一代家长都盼着孩子能全面发展,特别是中高收入家庭,对这些素质能力提升的需求更大。从差异化定位看,普通托班就是安全看护加作业辅导,咱们托班是托管加系统化课程,还能帮家长省去额外报兴趣班的成本,这竞争力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我眼睛一亮,接着问道:“确实是这样,家长们现在都很看重孩子的教育。那从定价方面来看,增加这些课程能带来什么变化呢?”
大史坐直身子,兴致勃勃地说:“这提升定价权和客单价的空间可不小。要是市场上纯托管均价400元一周,咱们加入课程后,提到500 - 600元一周完全没问题。你想啊,家长单独给孩子报一门英语兴趣班,一周大概就得200元,咱们这是打包课程,性价比多高,家长更容易接受。还能推出‘基础托管’和‘全科托管’双档价格,这样不同预算的家庭都能覆盖到。”
我不住点头,又追问:“那在增强用户粘性和口碑方面,你觉得该怎么做呢?”
大史笑了笑,说道:“这就得靠效果外化了。定期展示孩子的美术、书法作品,记录演讲视频,还有英语成果汇报,让家长实实在在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且课程体系要设计得有连贯性,像书法分阶训练,演讲主题进阶,这样家长就有动力为孩子的连续性学习付费。”
我深以为然,又把话题转到了落地执行上:“道理我都懂,可真要落地,肯定有不少难题。就说课程设计吧,你觉得怎么才能做好呢?”
大史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课程设计这块,质量绝对要比数量重要。千万别搞成大杂烩,要是把45分钟一天拆成4门课,单科就11分钟,那肯定只能流于形式。我建议啊,每天聚焦1 - 2门课,像周一安排英语和美术,周二安排书法和演讲,每科保证20 - 3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深度学习。还有,课程一定要标准化,最好和专业机构合作开发教案,像剑桥少儿英语、硬笔书法考级体系,再明确每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3个月完成英语日常对话模拟,让家长心里有底。”
我皱着眉头,思考着大史的话,又问道:“师资也是个大问题,怎么平衡师资和成本呢?”
大史胸有成竹地说:“要是想低成本运作,就主攻‘托管老师 + 课程外包’。可以和美术院校的学生合作,让他们兼职授课,还有退休教师也可以考虑,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也可以采用双师模式,线上请专业讲师,线下安排助教辅助。要是想打造高价值的课程,那就全职聘请持证教师,像tesol英语教师、书法协会会员,把这作为核心宣传点,不过成本肯定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