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与外部世界的接第469章 跨文化培训之行(1 / 2)

清晨,朝阳如金纱般透过会议室的玻璃,洒在每一个团队成员专注的面庞上。自上次成功化解产品设计理念的冲突后,李阳深刻认识到,要想与国外合作伙伴实现更高效、更深入的合作,团队成员必须对不同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为期一周的跨文化培训,期望借此进一步提升团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正式开启跨文化培训之旅。”李阳微笑着,目光扫视着每一位成员,“这次培训,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国外伙伴沟通,更是我们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希望大家全身心投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培训师林教授是跨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身着笔挺的西装,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各位,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沟通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接下来的几天,我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国外的商务礼仪、沟通方式和文化习俗。”

林教授首先讲解了国外常见的商务礼仪,从见面时的问候方式、握手的力度,到商务宴请中的座次安排、用餐礼仪,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团队成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

“大家注意,在与欧美国家的人交往时,要保持眼神交流,这表示尊重和自信。但在一些亚洲国家,过度的眼神交流可能会被视为不礼貌。”林教授提醒道。

接着,林教授分享了不同国家的沟通风格。“美国人沟通直截了当,注重效率;而日本人则更委婉含蓄,习惯通过暗示表达想法。我们在与不同国家的人沟通时,要根据他们的风格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讲解过程中,林教授穿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团队成员们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曾经有一家企业,在与德国合作伙伴谈判时,因为迟到了几分钟,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差点导致合作失败。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德国,守时是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

培训进入第二天,林教授组织了一场模拟商务社交活动。团队成员们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在模拟场景中实践所学的商务礼仪和沟通技巧。

“您好,很高兴认识您!”市场部的王强微笑着,大方地伸出手,与扮演美国客户的同事握手。

“你好!我对你们的产品很感兴趣,能详细介绍一下吗?”“美国客户”热情地回应道。

在交流过程中,王强注意保持眼神交流,语言简洁明了,给“美国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