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那个春天,暖风吹过大街小巷,带来的不仅是万物复苏的生机,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气息。李阳坐在自家那略显局促的小商店里,斑驳的阳光透过满是灰尘的窗户,洒在他手中那份报纸上。报纸上,关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报道,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李阳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报纸上的文字,目光中满是思索。这些日子,他反复研读着政策内容,越读越觉得,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摆在眼前。以往那些被种种限制束缚的商业活动,如今在政策的扶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他抬起头,看着商店里那几排陈旧的货架,上面摆放着种类有限的商品,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难道我的生意,就要一直局限在这小小的商店里吗?”他在心里问自己。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浪潮中,李阳敏锐地察觉到,若想让生活迎来质的改变,就必须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突破现有的小买卖局限。可这第一步该迈向何方?又该如何走?这些问题像一团迷雾,萦绕在他心头。
夜幕降临,李阳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眠。窗外,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而他的脑海里却热闹非凡,各种商业可能如走马灯般不断浮现。他想到了扩大店铺规模,引入更多新颖、丰富的商品;想到了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争取更优惠的进货价格;甚至还想到了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吸引更多顾客。
“要是能开一家更大的百货商店就好了,把市面上各种新奇的玩意儿都搜罗进来,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李阳自言自语道,脑海中浮现出一家宽敞明亮、货品齐全的商店,顾客们在里面挑选商品,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但很快,现实的困难又涌上心头。开一家大百货商店,需要大量的资金,这资金从哪里来?店铺的选址又该如何确定?还有人员的招聘和管理,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李阳翻了个身,望着天花板,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逐步积累资金和经验。比如,先在周边社区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增加顾客的粘性;再利用空闲时间,去其他城市的大商场考察,学习他们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想到这里,李阳的眼睛亮了起来,心中也有了一丝底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阳就开始行动起来。他先对商店进行了一番整理,将货架擦拭干净,把商品摆放得更加整齐美观。然后,他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商店门口和周边社区的公告栏上,宣传自己的送货上门服务。
“各位街坊邻居,以后大家要是没时间来店里买东西,打个电话,我给您送到家!”李阳热情地向路过的邻居们介绍道。
邻居们听了,纷纷表示支持。“阳子,你这主意不错,以后买东西可就方便多了!”张大妈笑着说。
有了邻居们的支持,李阳的信心更足了。他开始认真记录每一位顾客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遇到顾客对商品有特殊要求,他也会想尽办法满足。
“李老板,我想要一种进口的奶粉,你们这儿有吗?”一位年轻的妈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