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非常简单,到目前为止一营营长直接指挥的部队,占据进攻方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可另一半的兵力部署装备信息,目前的情况,侦查到的消息,他还一无所知,可以说他这个新任指挥官在打开地图后,找不到己方一半的部队在哪里。
那各方目前的信息怎么获得?当然是让各部队挨个汇报了,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前指挥部。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部队在指挥部被摧毁后会被判定为战败,一个团才有几个营级单位,总人数不过两三千,那要是一场师级的演习呢?人数上万,光两个指挥部之间传递信息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以上还是情况比较好的,在真正的战斗中,指挥部一旦遭到攻击,通常都是毁灭性的。
毁灭性不是说完全摧毁指挥部,而是将指挥部方圆几百米内一并摧毁,土都要炸翻过来,别说老鼠了,连只蚯蚓都得被炸成肉酱,你是钢铁侠,他是美国队长?抱歉,全去阎王那里报道吧。
毕竟一个高级指挥部战略价值不是一般的高,完全有花巨大成本的必要。
那接下来的信息只能让各部队汇报了,现在还好,以前通讯技术不发达,营级以上单位才有无线电,连排级的通讯全靠靠传令兵坐11路公交车。
当然也有一部分骑摩托车的,但速度吗懂得都懂。
并且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在汇报给指挥部后,还需要大量人员进行总结,就又需要一批数量足够,专业素养合格的参谋,并且像电台等通讯器也是有限制的。
那可不是现在的微信,qq和邮箱,多少个人给你发信息,全能一起收到。
终于在经过20多分钟的忙活后,一营营长总算了解到了大体的情况。
怎么说呢?完全就是一片颓势。
后方作为预备队的一个连,已经被敌人打至半残,为了保证退路不被切断,还需要再派兵过去。
前线呢?主要兵力全聚在围攻房区的任务上了,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此处为在整条战线上的一个凸出点,两翼部队没有紧跟压上,而是从另外两个方向对防御方的纵深发起了攻击。
因为人员较为分散,攻坚火力不足,所以取得的战果很小,在指挥部遇袭后,剩下的几名参谋人员一起下达命令:两股部队迅速回援指挥中枢。
这倒没什么毛病,因为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参谋人员,也会下达同样的命令。
可从指挥官的角度来看,会发现这就是一个臭棋。
因为谁也没有想到防御方竟然开始反攻了,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防御方大约有一个连的兵力,通过卡车和由越野车改装的轻型装甲车,通过公路快速向着自己的后方进行包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到达指定位置了,他被当成了饺子馅儿被包了起来,好在皮比较破,具有冲出去的可能。
但想要取得演习的胜利是不可能了,唯一平局的希望是,偷袭对面指挥部的那个突击队能传回好消息。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