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华夏教学点到达一定规模,再以各种名义,向印第安土着部落购买奴隶,进行语言、文字、礼法等融合训练,逐步提升华夏教学点的核心实力。
除此之外,由于路途遥远,飞熊军甲士所能携带的东西极其有限,华夏教学点建造初期,很大概率会出现粮食物资紧缺的问题。
印第安土着部落作为直接受益者,在华夏教学点学习期间,需要提供相应的粮食物资,类似于姬宫湦前世的学费。
整体算下来,相当于通过传授华夏文化与各项技术,让印第安土着部落提供青壮与粮食物资,帮助大周帝国开疆拓土。
等华夏教学点体系逐步完善,便可以直接变更大周直属地。
往后再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同化与吸纳印第安土着部落族人,并促进人口互相流动,进而发展成大周帝国管辖的郡县。
根据姬宫湦估算,至少需要十年以上,上述之事才会初见成效。
但是,一旦初见成效,往后便会快速腾飞。
……
岭南地区,在龙骧军与虎啸军联合的推进下,粤北与粤西已经收入囊中。
随着线路不断往前,南越部落逐渐变得密集起来。
面对龙骧军与虎啸军的开路小队,南越腹地那些部落的表现,属实令人十分意外。
其等非但没有害怕,反而主动上前进行交流。
得知龙骧军与虎啸军是为开路而来,竟然派遣族中青壮前来帮忙,甚至尽量为开路小队提供宝贵的粮食物资。
即便开路小队已经多次表示,等路线建成,区域内的南越部落便需要归附大周帝国,首领不再拥有权势。
结果,越是南越腹地的部落,对此就越不在乎,甚至还有不少部落首领,直接向开路小队表示,可以当场归附大周帝国。
由于这些表现过于反常,开路小队随即进行深入调查。
最终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原来,南越部落在建制上,与其他越族部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他越族部落会彼此征战,胜出者扩大领地,失败者沦为奴隶。
之所以没有形成大型部落,则是因为没有单一继承制,上任首领会将领地和奴隶平分给所有子嗣,直接导致部落长期处于分分合合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倒是有人想推行单一继承制,结果与推恩令如出一辙。
其他子嗣强烈反对,每次都酿成内乱,最终被临近的越族部落趁虚而入,轻而易举便吞并推行者的部落。
其他越族部落无奈,只能继续沿用平分领地与奴隶的方式。
南越则是完全不一样。
由于领地位于岭南,野兽横行,毒虫遍野,瘴气浓郁,生存极其艰难,导致南越部落的人口始终处于萎靡状态。
即便周边有大量无主之地,也没有人手前去开垦。
不仅如此,现有领地的产出普遍稀薄,还得防范野兽毒虫入侵。
一旦向四周开拓领地,结局便是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