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般缓缓流逝,两个时辰转瞬即逝,如今已至下午时分。城战中的一方仍在耐心等待着曹操及其军队出城投降。尽管双方早已谈妥相关事宜,但他们心中仍有一丝担忧,生怕会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之所以如此在意,原因有三。其一,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皆是一时之选,令人心驰神往。若能将这些人才纳入麾下,必能如虎添翼。其二,若曹操投降,便可避免一场惨烈的大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其三,一旦接收了曹操的势力,朱家和杨家便失去了屏障,城战一方即可直接对这两家势力发动攻击。一直以来,他们都将曹操视为抵御城战的前沿阵地,从未想过他会选择投降。
然而,曹操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实乃形势所迫。若非被两方势力不断蚕食,他又怎会轻易屈服呢?想当年,曹操与这两方还是盟友时,他们的吃相便已如此难看。如今,若是曹操真的投降成功,恐怕更不会将他放在眼里了。毕竟,曹操此时已被三方包围,纵使有郭嘉、荀彧、戏志才等一众谋士辅佐,也是难以施展其谋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难以奏效。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紧闭已久的城门终于开始缓缓地开启了。
随着城门的开启,一众人马如潮水般涌出。走在最前面的,赫然便是曹操本人,只见他身披战甲,手持长剑,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在他身后紧跟着的,是夏侯渊、许褚、曹仁、曹洪等一众猛将,他们个个虎背熊腰,气势如虹,令人望而生畏。
而在这些武将的后面,则是郭嘉、荀彧、戏志才等一群文臣谋士。他们或手持羽扇,或背负书卷,虽然身形略显单薄,但眉宇间却透露出一股精明强干之气。
再往后看,便是军中的一众中层将领了,他们整齐地排列着,神情肃穆,严阵以待。
而我和李存孝、赵云、张良、房玄龄、杜如晦几人,则站在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曹操的到来。
当曹操走到我们面前时,他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将手中的降表和户籍等重要书籍递给了我。我连忙接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之情。
我赶紧上前扶起了曹操,说道:“有曹兄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啊!”
曹操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又一次跪地说道:“我曹操从此愿为主公驱使,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我见状,急忙再次扶起曹操,并带着他和郭嘉、荀彧、戏志才等一众文士,一同走进了大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