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胤提出的伐吴策略是速战速决,现在季汉在国力和军事,都对吴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唯一欠缺的水军在王濬的督建之下,也渐成规模,并且在永安长江水战之大展神威,重创了吴国水军,依目前汉军水军的战力,完全有能力沿江而下,与东吴水军一决雌雄了。
水军一直以来都是汉军的短板,而现在汉军水军的建成并形成不输于东吴水军的战斗力,这无疑给刘胤提供了极大的信心。
当年的曹魏不可谓不强大,但数度南征,最多也只能是饮马长江,隔江眺望一下江南的风光而已,赤壁之战过去了几十年,无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晋,都没有找到行之有效地攻破长江防线的办法,这一道浩淼的天险,成为了横亘在北方铁骑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让他们一次次望江兴叹无功而返。
想要征服东吴,必须要解决的是长江天险的问题,只要突破了长江天险,吴国没有再可以依仗的本钱了,只在束手待毙的份。
这些年虽然刘胤一直出征在外,征鲜卑、讨辽东,平三韩、灭倭国,打越打越远,忙得是焦头烂额,但此次刘胤出征之前,早有所安排,由傅佥驻防南线,主持南线大局并负责筹备伐吴的一切准备,包括王濬在益州打造战船组建水军,经过这几年的筹备,伐吴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基本已经是完成了。
如果不是胡济在西陵吃了一个大败仗,严重地扰乱了汉军的军心士气,刘胤对灭吴之战还是有九成九的把握的。
不过算如此,刘胤对伐吴之战还是有着九成以的信心,如今季汉国力鼎盛,军力强悍,没有理由打不败被孙皓整个乌烟瘴气的吴国。
尽管孙皓已经挂了,但他统治了十五年,专横暴虐的十五年所遗留下来的种种后果不可能完全地消除掉,吴国国力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算吴国有兴之君有兴之臣,但没有时间的话,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刘胤不可能再给吴国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之后,吴国的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现在它改变的机率,几乎是为零的,积重难返绝不是只凭着一位睿智的皇帝和几位才识明断的大臣要可以改变的。
但三年五年之后,谁又能保证现在的格局不会改变呢?刘胤自然不会去赌,如果说现在刘胤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那又何须等到三年五年之后呢?
刘胤回到了军营之,受到了汉军的将士无的热烈拥戴和支持,尤其是此番胡济兵败带给汉军的伤痛,让他们格外地怀念起刘胤的领军时代,那才是真正的所向披麾,无敌于天下。
刘胤诸军皆巡视了一番,各军将士都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用来迎接他们的雍王回来。
巡视完毕之后,刘胤召军级以的将领前往军帐议事,共商伐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