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子则静静地看着他,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他的心思,一场关于道的探讨,即将在这太清殿中展开。
张挽歌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道:“前辈,晚辈近来在感悟天地之道时,虽能引动周身紫气,却始终觉得不得要领。我深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在实际修行中,却难以把握这其中的微妙变化,不知如何将道之理融入自身的修炼,还望前辈能为晚辈指明方向。”
老子轻轻捋了捋胡须,目光望向殿外缥缈的云雾,缓缓说道:“道,乃宇宙万物之根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你引动紫气,这是个不错的开端,然紫气虽盛,若不能以心感悟,亦只是表象。修行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摒弃杂念,回归本心,方能感悟道之真谛。”
张挽歌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前辈所言摒弃杂念,回归本心,晚辈虽有所悟,但在尘世之中,诱惑繁多,诸多俗事缠身,实难做到心如止水,一心向道。”
老子微微一笑,眼中透着洞悉世事的智慧,说道:“尘世之诱惑,犹如镜花水月,看似美好,实则虚幻。若能以道心观之,便知一切皆为过眼云烟。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正的修行,并非远离尘世,而是身处尘世,心却不为其所动。你当在俗事之中磨练心境,每一次应对,皆是修行。”
张挽歌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说道:“前辈之意,是让晚辈在生活的点滴中去领悟道,以道心处理俗事,如此,既能提升心境,又能加深对道的理解,对吗?”
老子点头称赞道:“正是如此。道无处不在,既在天地之间,亦在日常琐事之中。你观那天地万物,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皆有道之运行。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践行,道自然会与你相融。”
张挽歌起身,再次恭敬地向老子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前辈教诲,晚辈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晚辈定当铭记前辈所言,在日后的修行中,以道心处世,努力感悟道之真谛。”
老子微笑着看着张挽歌,说道:“你既有此心,日后必有所成。修行之路漫长,需持之以恒,不可懈怠。去吧,愿你早日得窥大道。”
张挽歌退出门外,周身紫气依旧浓郁,但此刻的他,眼神更加坚定,步伐也愈发沉稳。他深知,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老子的教诲,将如明灯一般,照亮他未来漫长的修行之路。
在这太清仙境的云雾间,他的身影逐渐远去,却带着对道的执着追求,迈向新的征程。
在那宏伟壮丽、气势恢宏的紫霄金殿之中,金砖铺地,玉柱擎天,殿顶高悬的明珠光芒璀璨,将整个殿堂照得亮如白昼。四周墙壁上,以金粉绘制着一幅幅上古神话画卷,尽显奢华与神秘。
泰皇高坐在那九龙环绕的金椅之上,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袍上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玉珠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此刻,泰皇正俯瞰着殿下之人,眼神深邃而威严。
殿下,一位身着玄色劲装的武者,刚刚展示完一套精妙绝伦的武技。只见他身形矫健,如蛟龙出海,又似猛虎下山,拳脚生风,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武技施展完毕,他单膝跪地,抱拳说道:“请泰皇陛下赐教。”
泰皇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赏之色,缓缓开口道:“可以啊。”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这简短的三个字,看似平淡,却饱含着泰皇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