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印坊中有多少搜罗而来的书籍他们是知道的,那可不是几本几十本,而是上百本!
并且听说印坊藏书还在不断增多,总有一日能迈过千本大关。
沈筝听着他们拒绝的话,给李宏茂使了个眼色。
李宏茂颔首,走到她身旁,示意学子们静下来。
而后开口:“你们算得没错,排版完一卷《诗经》,有三两三钱,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要兼顾课业的同时排版,多久才能排完一卷《诗经》?”
学子们在心中算了一下,不吭声了。
就算一日排几页,他们都得排个小半年才能排完一卷《诗经》......
不是嫌小半年赚三两少了,而是小半年才能排出一本书,他们也太没用了,那些等着看书的读书人不得等傻了啊......
当他们沉默时,李宏茂与沈筝对视一眼,又说:“所以想快速排完一本书,我与沈大人有一个听起来......不太公平的安排。”
不太公平?
所有人一同看了过来。
“分组制。”李宏茂目光扫过他们,“你们各自安排,人数自定。需排版的书籍按照分组申领,由我审核过后发放给你们。申领一本两本、甚至三本都可以,工钱按人头均分。”
学子们来不及细想,李宏茂又说了门槛:“但申领下来的书籍,必须在一月之内完成排版,若未完成,印坊将回收书籍,没有工钱。而排好的模版,同样得上交给印坊。”
“噢,对了。各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排版一本书,但工钱也按人头均分。”
“嘶——”
回收书籍,没有工钱。
乍一听有点狠,是个霸王条款,但有几个脑子转得快的学子立刻领会了沈筝与李宏茂的用意。
一是工钱按人头均分。
大人与山长在锻炼他们各小组的凝聚力与协作能力。
不论是组队的学子,或是组队的队伍,想要协作,那前提便是互相信任。
但谁又能保证自己没个头疼脑热,家中没个私事?故而书籍排版完成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排版页数不一定相等,但他们却会分到相同的工钱。
听起来像“连坐”,实则是想让他们拧成一股绳——不是吃亏是福,而是自己选的队友,就莫要多计较。
二便是未完成排版的惩罚。
“收回书籍,没有工钱。”这则规定看似是较为严重的惩罚,但实则呢?
只要他们合理申领书籍,善于和其他小组合作的话,就算是上千页的书籍,也是能在一月内完成排版的。
而大人与山长如此规定,则是想让他们学会合理安排,不要好高骛远。
下头,学子们窃窃私语,一字一句分析着沈筝二人的用意,片刻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上头,沈筝几人相视一笑。
沈筝问道:“可商讨出结果来了?若对这一规定没异议的话,那咱们印坊初期便如此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