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泰山鲍氏(1 / 2)

第472章 泰山鲍氏

八年前,时任骑都尉的曹操因为讨贼有功,升任济南国相。

当时大汉各地都是贪官污吏横行,济南国内自然也不例外。曹操到任后,治事如初。

然而济南国内十余县,上至县长,下至小吏,皆依附权贵,贪赃枉法,无所顾忌。

曹操之前的历任济南国相皆不敢得罪权贵,故而置之不问。

曹操立刻大刀阔斧改善吏治,整顿治下官员,瞬间罢免了济南国各县十之七八的官吏,一时之间,济南国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清廉正直的官吏得到提拔。

史载:“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因为济南国的贪官污吏依附了许多朝中的权贵,他们其实就是朝中一些权贵在地方上的敛财工具。

得到消息的朝中权贵立刻暗中派人前往青州刺史赵琰处,陈说利害,让他管教一些不懂官场规则的曹操。

然而赵琰不但没有制止曹操的行为,反而从旁协助,帮他挡住了来自朝廷中权贵的压力。

济南国内的贪官污吏被清除,百姓们的日子比起从前也渐渐好了不少。

不过,曹操与赵琰二人也因此得罪了宦官集团与朝中一些权贵。

没过多久,曹操被调任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起来。

在这期间他熟读兵书,为自己后来的军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后来赵琰也从青州刺史被调任,成为了如今的梁国国相。

“哈哈,没想到曹公与赵国相还有这一层关系,如此一来,我们大军进入豫州就没有任何阻拦了。”戏志才大喜的说道。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九月十九。

曹操以魏无忌为主帅,王猛、郭嘉为参军,夏侯渊为前部先锋,曹仁为后军,自己则在东郡与枣祗等人为军队筹备粮草。

原本曹操想亲自领军前去救援自己的老家,但是王猛认为兖州士族如今在曹操麾下还未得到真正重用,有可能会心生不满,从而发生叛乱,必须曹操自己坐镇兖州,以此来震慑那些心怀异心之辈。

王猛自然知道原本历史中,曹操与兖州豪族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了双方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演变为对方趁曹操出兵徐州之时,迎吕布入兖州,造成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但这也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曹操重用颍川士族与自己的宗族子弟成为他最后成功的关键,是经历过历史考验的。

颍川士族们掌控了曹操治下的政权,曹操的宗族子弟掌握着兵权,互不干扰。

而兖州士族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忠诚方面,都远远不能与颍川士族相比,所以王猛也没有建议曹操重用兖州士族,反而他一直在暗中防范对方。

而如今时空与原本历史中,曹操入兖州,都是源于兖州一把手,刺史刘岱的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