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看透时局的王景略(2 / 2)

最后一策火攻蒙山,虽然成功可能性大,但是无忌兄也说了,火烧蒙山,有违天和,若用此计,必损阳寿,这座千古名山恐怕会化为一片废墟,断不可行。

无忌兄,可知原本历史中的曹孟德,是如何平定泰山群寇的?”

“景略如此一问,看来应该是非常规手段了!莫非是行那反间之计,从内部瓦解敌人?”

魏无忌见到王猛微微一笑的面容,突然想起了什么,再次说道:“刚刚景略似乎提起了臧霸是后来的魏国名将,莫非是招降了对方?”

“哈哈,没错,不愧是无忌兄,这也能抓住我之前言语之中的漏洞,举一反三的推理出来。

确实如此,原本历史中,无论是刚开始的徐州刺史陶谦,还是后来的兖州刺史曹操,亦或是反复无常的吕布以及陶谦死后,接替的刘玄德,对于臧霸为首的泰山群寇,都是拉拢、招降为主。

因为泰山郡内群山环绕,他们麾下盗匪又及其擅长山林之间作战,所以强攻一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与其如此,不如招降对方,更为符合双方的利益,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当盗匪困守深山。

这个时代,落草为寇者,大多亦是走投无路,迫不得已罢了。

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只需要一封书信,泰山郡内就能传檄而定。”王猛似乎早已经看透了兖州的局势。

“只是有些可惜了,如果现在平定了泰山郡,我们就能继续深入青州,以剿匪的名义占据济南国、齐国。

如今青州六郡国,在徐州牧陶谦派遣吴起北上后,已经有半数落入吴起手中。

如果我们不前去争取青州剩余的郡国,假以时日,吴起恐怕就要将整个青州纳入到陶谦的势力范围了。”魏无忌眉头微皱,大感可惜的叹道。

“以吴起的能力与他麾下军队的素质,以及被他打得闻风丧胆的青州盗匪,按照正常思路,应该一鼓作气平定整个青州各郡国才是。

之前我们甚至得到消息:青州齐国的齐王刘承邀请吴起见面,想让陶谦派遣有能力的官员担任他的国相,最终徐州方面却并没有派人。

那只有一种可能,吴起不想平定整个青州的叛乱,只想占领东莱、北海、乐安三个滨临大海的郡国。”王猛一针见血的指出关键所在。

“景略的意思是,吴起害怕一旦他们平定整个青州的叛乱,当今皇帝会派朝廷之中的自己人接手青州,如此一来,徐州方面相当于为朝廷做了嫁衣,最多陶谦以及吴起等人加官进爵罢了。

然而在乱世,这些虚名哪有土地与人口重要!”魏无忌恍然大悟的说道。

“没错,历史早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董卓能被皇帝与世家大族发动政变,说明小皇帝身后必有高人谋划。以我的了解,恐怕乃贾复、贾诩等人所图谋,以及那帮忠于汉室的世家大族相助。

这也是陶谦擅自派遣吴起率军进入青州后,朝廷并没有反应的原因。他们在等吴起彻底平定整个青州的匪乱,这样他们就能摘掉现成的桃子,派遣皇帝的自己人前来担任青州刺史。”王猛洞若观火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