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盗贼也好,清平镇里别有一番心思的富户也好,都来不及等李金率兵离开,就全部跑去玄真县投诚。
没想到云国公顾南夕虽然接受了他们的投诚,但并没有借此机会,把战线往前推到清平镇。
清平镇的镇长召集镇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开了一场会。
会议里有人提出,云国公不肯收下清平镇,应该是因为清平镇隶属于建平县,云国公不想过于刺激大周朝廷。
这个推测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但人都有向强之心,尤其是玄真县被云国公攻占后,一天一个样。
大批的粮食被运进来,到处都在招工,一天五文钱,包两顿饭。
钱不钱的无所谓,关键是包两顿饭啊!知道东西的粮食有多贵吗?做一顿饭多费柴火呀!
很显然,云国公下血本了。
不怕亲戚受穷,就怕亲戚富裕了,自己还在受穷。
眼见着玄真县里的老百姓抱上大腿,即将过好日子,附近的老百姓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啥也别说了,他们决定搬家!
清平镇也是如此。
镇长一看,立马急了,本来镇子人就少,一个个还全逃到玄真县去,完蛋!
镇长连着给云国公写了三四封信,信里头哭哭唧唧地要投靠过去,但还是被云国公婉拒了。
最后是一个经常在食肆吃饭的道姑,给镇长出了个主意。
让镇长写信求援,以来清平镇想通过锁链桥去玄真县的百姓太多,对清平镇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由,请求云国公派人过来帮忙,尤其是锁链桥,本来就被贼子弄坏过一次,要是再被弄坏,后果不堪设想,恳请云国公派人守护锁链桥。
镇长的言辞真挚,理由充分,云国公果然没有拒绝。
云国公既然答应帮忙了,自然不会敷衍他们,派来的全是云州士兵和百川书院的学子。
镇长泪眼汪汪,觉得道姑当时说的话太正确了【有没有名分,要什么紧?守护清平镇的是云国公的人,管理清平镇的也是云国公的人。我们吃着云国公的饭,给云国公纳税,只待时机一到,无非是换面旗帜的事!】
韦孝之和岳平走在街道上,道两边坐着前来投奔的百姓。
大街上时不时有全副武装的队伍巡逻,没人敢闹事。
因为想要度过锁链桥的百姓太多,为避免引起踩踏事故,负责看守锁链桥的士兵,按照到达清平镇先后顺序,以村为单位,登记名册,定好过桥时间。
岳平听着他们谈论,何时能过桥,上哪去休息,过桥后,该去哪报道。
岳平叹口气:“云国公野心不小啊。”
很显然,玄真县已经做好接收这批百姓的准备工作了。
韦孝之专注地观察周围,百姓们的脸上除了忐忑,更多的是放松和安心。
“往好的方面想,顾南夕也有停战之意。”
哦,不是叛贼顾南夕了,变成顾南夕。